佳禾众信

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语:تەكلىماكان قۇملۇقى)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2022年6月2日,中国首条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等级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名称由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传说中的被诅咒的、淹没在沙漠之下的城市。“塔克拉玛干”一词分为两部分,“塔克拉”和“玛干”,其中“塔克拉”意为“地下”,“下面”;“玛干”意为“领域”,“家园”,“生活的地方”;因此“塔克拉玛干”意思是“地底下的城市”或“地下有座城市”。

地理环境

位置

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分布在新疆四个地区界内: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故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鲁卜哈利沙漠(65万平方千米),流沙面积世界第一。

地貌

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达1200~1500米,在东部和北部则为800~1000米。沙丘最高达200米。也有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腹地被评为中国五个最美的沙漠之一。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为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的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

沙漠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沙岩和白石膏组成,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风蚀蘑菇,奇特壮观,高约5米,巨大的盖下可容纳10余人。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侧翼为雄伟的山脉:天山在北面,昆仑山在南面,帕米尔高原在西面。东面逐渐过渡,直到罗布泊沼盆,在南面和西面,在沙漠和山脉之间,则是由卵石碎屑沉积物构成的一片坡形沙漠低地。

数条小山脉和山链由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6640万到160万年以前)的砂岩和黏土形成,隆起于沙漠的西部。弧形的马札拉山脉,在和田与叶尔羌河谷之间,呈弧形向西南绵延而去。

长145公里,宽3~5公里,海拔最高1635米。平均高于沙原地表仅300~350米。附近是另一座孤立的山岭,四面为流动沙丘所围绕;托合他卡孜(Tokhtakaz)山脉海拔达1560米,山岭高于平原183~244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表是由几百米厚的松散冲积物形成的。这一冲积层受到风的影响,其为风所移动的沙盖厚达300米。风形成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各种形状与大小的沙丘均可见到。

较大的沙丘链幅度可观:高30~150米,宽240~503米,链间距离0.8~5公里。风形成的最高的地形形式是金字塔形沙丘,高195~300米。在沙漠的东部和中部,以中间凹陷的沙丘和巨大、复杂的沙丘链形成的网为主。

在沙漠西部(和田河谷东面)亦属常见,横贯与纵向(指风)的地形形式共存。这样一种风形成地形特征的多样形,是盆地风复杂状况的一个结果。

气候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温暖适度,是明显大陆性的,年最高气温为39。年降水量极低,从西部的38毫米到东部的10毫米不等。夏季气温高,在沙漠的东缘可高达38

东部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为25。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9~-10,冬季所达到的最低温度一般在-20以下。全年有1/3是风沙日。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

据测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

西部地区夏季盛行北风和西北风。这两种气流在位于克里雅河最北端的沙漠中心附近相会后,造成复杂的环流系统,这一点清楚地反映在沙丘的形状上。

春季,当地表沙变暖时,上升气流发展,东北风特别强烈。在此期间,强飓风尘暴常常发生,使大气充满沙尘,可高达海拔3962米。从其他方向来的风也将尘雾扬入空中,几乎终年笼罩着塔克拉玛干沙漠。

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度,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

河流

沙漠四周,有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贯穿两岸,由于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内流水系盆地,从周围山脉而来的全部径流都聚集在盆地自身之中,为河流和地下水层供水。

沙漠下面的地下水多半有持续不断的水道,从西面流向东部的罗布泊。由于降雨量小蒸发率高,降雨对于滋润沙漠和给地下水供水微不足道。

昆仑山水系河流渗透到沙漠中达100~200公里,逐渐在沙漠中干涸。只有和田河穿越沙漠腹地,在夏季偶然可将水流注入塔里木河。

自然资源

植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米,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种植被的扩散。

植被在沙漠边缘——沙丘与河谷及三角洲相会的地区,地下水相对接近地表的地区——较为丰富。在那里,除了上述植物外,尚可见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种: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及猪毛菜。冈上沙丘常围绕灌丛形成。

沙漠四周,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

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考察还发现沙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等矿藏资源,且利于开发。

动物

该沙漠的动物也极端稀少。只是在沙漠边缘地区,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现代河谷及三角洲,动物才较为多样。在开阔地带可见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丛中有野猪、猞猁塔里木兔野马天鹅啄木鸟。在食肉动物中有狼,狐狸还有沙蟒

直到20世纪初,还可见到虎,但它们从那时起就灭绝了。稀有动物包括栖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亚鹿与野骆驼,后者在19世纪末时尚在远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多半地域徜徉,但当前只偶然出现于沙漠东部地区。

该沙漠动物约有272种,高等植物有73种,还有许多低等植物和微生物。

自然景观

浩瀚

塔克拉玛干面积33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乘车于沙漠公路犹如荡舟大洋,遗憾的是人们的视线过早落到地平线上。然而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海拔1413米的乔喀塔格山(红白山)上眺望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是另一种的浩瀚。苍茫天穹下的塔克拉玛干无边无际,它能于缥缈间产生一种震慑人心的奇异力量,令面对此景的每一个人都感慨人生得失的微不足道。

在红白山上看和田河的秋色,是一辈子不能忘怀的。和田河两岸的胡杨在阳光下泛着浓厚的金黄,如宽大的金色丝带缠绕着大地,从天际延伸过来,又蜿蜒消逝到天的另一尽头。我们发现,要欣赏此景,恐怕塔克拉玛干是惟一的。

胡杨

如果将全国各地的胡杨作比较,无论胡杨之美还是胡杨之刚毅都由新疆获冠。新疆胡杨号称“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在轮台的塔里木河附近沙漠地区,胡杨林的气势、规模均在全国之首,轮台的胡杨林公园也是国内的沙生植物胡杨树林的观赏公园。当秋色降临,步入胡杨林,四周为灿烂金黄所包围。洼地水塘中,蓝天白云下,胡杨的倒影如梦如幻。由轮台往南100公里的沙漠腹地,为大面积原始胡杨林,不少古老的胡杨树直径达1米以上。

和田河的胡杨树皆为次生林,大部分树型呈塔状,枝叶茂盛,秋天时通体金黄剔透,此处的胡杨以成片的优美林相为显著特点,加上起伏的沙丘线条,随时进入眼帘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在塔克拉玛干南部的沙漠中,经常可看到盆景般的胡杨景色,那里的胡杨静静地伫立于沙丘,千姿百态,仿佛人间修饰。

胡杨的美离不开其自身的沧桑,树干干枯龟裂和扭曲、貌似枯树的树身上,常常不规则地顽强伸展出璀璨金黄的生命,让大漠恶劣环境中的死亡与求生协调地表现。

2016年1月14日,“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胡杨身披雪白晶莹的雾凇。从2015年年底以来,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频现雾凇奇观,黄沙映着晶莹的雾凇,把“死亡之海”北部装扮成一个璀璨迷离的童话世界。

文化

塔克拉玛干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途经塔克拉玛干的整个南端。许多考古资料说明,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曾经有过的繁荣。

在尼雅河流、克里雅河和安迪尔流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弥国和货国的古城遗址,至今鲜有人至或鲜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红白山上,唐朝修建的古戍堡雄姿犹存。有品味的旅行者都会关注旅途中的人文内涵,关注相关的社会话题。为此,穿越塔克拉玛干有必要了解古丝绸之路文化,而欲了解古丝绸之路文化不能不了解与之密切相关的西域古国历史,以及千百年来各方面的变迁——为什么一系列的故国遗址今天大多远离人类社会,沉默于没有生命的大漠中?这是一个与自然环境及环境保护密切联系的话题。

诗词

更漏子·丝绸之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段怀古

(贵谷子

七月残,当歌唱,千里曲折风骦。

午中阳,骄火望,骁啸逐热浪。

宿驿处,浊酒落,戈壁大漠生活。

东西方,架桥梁,天路连城隍。

遗址

英国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西方当时流行的考古探险热潮推动下,1901年1月来到新疆于田。他获得尼雅河流域以北大沙漠里有古代遗址的信息后,找到进入过尼雅遗址的维族人,并从他们手中购买了几件从尼雅遗址中带出来的卢文木简,随后带着一批发掘工人和骆驼队,沿尼雅河的干涸河床跋涉数天找到了当前的尼雅遗址,他将此遗址正式命名为“NIYASITE”(即尼雅遗址)。斯坦因的发现,在当时的中外探险考古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因为,尼雅遗址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处重要遗址,它同时向人们展示被斯坦因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所存在的一个悠久、古老、光辉灿烂的沙漠古代文明,尤其尼雅河三角洲的考古文化将会揭示大沙漠环境变迁和历史文化的诸多谜团。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了解它和研究它。于是,“东方庞贝”,一个被大沙漠湮埋的古代文明构成了历史浪漫主义的新概念,一个世纪以来有关其传说和故事源源不断。

1949年后,我国考古单位单独考察或与日本考古学术界联合考察尼雅近10次,1995年10月中日联合考古行动收获最大,考古发现震惊了中外考古学术界。

研究探索

将中国与中亚及欧洲联结起来的传奇式的商路丝绸之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和西缘延伸。佛教在西元最初几个世纪,通过这条横贯亚洲的大路传到东亚,中国的多数外贸和其他对外联系也经由这条路进行。然而,到15~16世纪时,通往东亚的海路已经取代了古老的陆路。一连数世纪,对于欧洲人来说,沙漠及其绿洲城镇成为神秘的僻壤。在三面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高耸山脉和其余一边毗连的令人生畏的戈壁,严酷地限制了对这一极难穿越的地区的接近。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陆性气候,风沙强烈,温度变化大,全年降水少。变幻多样的沙漠形态,丰富而抗盐碱风沙的沙生植物植被,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的干旱气候,以及尚存于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绿洲,潜入沙漠的河流,生存于沙漠中的野生动物和飞禽昆虫等;特别是被深埋于沙海中的丝路遗址、远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种金属矿藏都被笼罩在神奇的迷雾之中,有待于人们去探寻。

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可能早在450万年前就已经是一片浩瀚无边的“死亡之海”。科学家对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的沉积地层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夹有大量风力作用形成的“风成黄土”,年龄至少有450万年,而这些“风成黄土”的物源区(即来源地),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有33.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新西兰的国土面积。这里长年黄沙堆积,狂风呼啸,渺无人烟,一座座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在沙漠上。 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两大治理难点,一是流动性,要阻止沙漠继续流动,阻止沙漠继续向南流动,必需阻止沙漠流动的动力来源,沙漠流动的动力来源风力,阻止沙漠流动,就必需阻止风力,阻止风力可用风力发电机在沙漠上风口发电,把巨大的风能转化为电能,这样沙漠就无动力向南流动了。也可沙漠下风建风力发电机,阻止沙漠继续向南移动。二是沙漠热,沙漠热可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吸收沙漠光能,这样可使沙漠温度下降,沙漠没有植物,不需光照,可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吸收光能发电。这样沙漠两大问题就得到解决了。日后沙漠基本环境改善后,可植树,种草加以固定。

2022年12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首次尝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荒漠化区域进行5万亩“树种球”飞播试验造林工作,这在全国也是首次运用“树种球”在荒漠化地区进行大面积飞播造林,试验成功后,将对改善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植被覆盖、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周边生态环境恢复提供重要实践依据。

旅行信息

路线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意思为“走得进,出不来”,西方探险家斯坦因在100年前将其称为“死亡之海”。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及推动南疆经济发展,修建了沙漠公路。但是,对旅行者来说,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定义,不是坐车途经轮台到民丰的500公里沙漠公路,而是以于田或墨玉为起点(或终点),阿克苏为终点(或起点)的两条线路作为探险意义上的穿越,两条路线中以于田大河沿线路难度最大。习惯上大多数人采用由南向北的线路安排,即顺着水的流向行进。

季节

上述穿越线路被探险者们走了100年,他们曾在不同季节安排自己的行走计划,最后,一个观点被认同了,那就是和田河的枯水期为穿越的良好季节。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是塔克拉玛干沙尘暴较少的季节,各种蚊虫较少,枯河床成了行车大道。曾经有日本的电视媒体在春季汛期到来之际跟着水头行走、拍摄,将春汛水流灌入干枯河床的情景录下,从而生动地将“死亡之海”的生命复苏景象展现。

而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间、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20天左右的时间,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黄金季节。这个时间除了有上述优点外,最重要的是塔里木盆地胡杨树非常张扬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美景如画的和田河行走,能获取更丰富多彩的体验。1999年10月,我带领一个旅游探险团进入塔克拉玛干,在行程行将结束时,队员们突然萌发不愿走出沙漠的情绪,要求在沙漠的边缘扎营,尽管当时还有两个小时就可到达阿克苏的宾馆。

准备

1、穿越塔克拉玛干特种线路是费用比较大的活动项目,个人使用品也要专门准备。其次,要有向导、给养准备,个人要求不同也会导致出行开支水平的不同。

2、如果仅仅作和田河的穿越,新疆一些经营专项特种游业务的旅行社可以代理或安排。广东组织该方面活动的机构很少,本文作者在1999年和2002年组织过两次类似活动。要探访尼雅等地的古遗址,须向文管部门申办批文,费用也会增加。

3、个人携带的摄影器材要做好防沙、防土处理,在有缝隙的地方尽量用透明胶纸封好。

4、给养准备方面,多携带水果、蔬菜。秋天穿越塔克拉玛干要有保暖的准备,气温有时可达0

相关消息

2021年8月2日,澎湃新闻消息,由于新疆轮台县天山山脉普降暴雨加之夏季高山融化雪水叠加形成季节性洪水造成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

2022年,中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新建成一条长300公里的“绿色走廊”。这道防风治沙的天然屏障位于世界首个环沙漠铁路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沿线。

2022年6月2日,中国首条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等级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从此,这条贯穿中国最大沙漠的公路成为零碳排放公路。

2022年9月23日,由2022塔漠穿越全国组委会和中国国际露营大会联合主办的“世界吉尼斯2022单人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挑战”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2022年10月,据海报新闻消息:2022年是新疆塔里木河近十年水量最大的一年,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形成众多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