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显银:我参与了玉环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2020-12-18 14:47:05 玉环市传媒中心阅读 人物简介 郭显银生于1960年,今年正好60岁,2020年10月,他退休了,“卸下了肩头挑着的工作,过起了退休生活,还真有些不太适应。”回顾这几十年,从代课教书、军营生活,转业地方到退休。经历颇丰的他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老家玉兴村玉水片,在山头上眺望远方,此时他的眼里看到的不仅是青山绿水,更多的是玉环农村里的那些“一事一议”项目,那都是他曾见证、亲历过的变化。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农村的辛苦、无奈可以说感受最深。”郭显银说,自己从小就在山里打滚,七八岁就开始放牛、砍柴、割草,路是石头路、山路、泥路,村里没有电,水也是挑来喝,所有的农活全靠肩挑手提、手工劳作,“农村太不容易了。”他说。由于文革的原因,他10岁才上小学,上中学从村里走到原来的玉城中学,来回要两个小时,无论刮风下雨四九寒暑,每天都要坚持下去,“从小我就盼望着命运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善。” 1997年,郭显银结束了20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回到玉环,“看见玉环工业、城市有了较快发展,但农村变化不大,几乎还是老样子时,就有一些心结在里面,想看看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能有什么机会,为家乡、为乡村做一些事情。”郭显银辗转了好几个部门,先后到过卫生、计生、信访、县委办、财政工作,但不管调到哪个部门工作,心中的农村情结一直没有放下。他到了卫生部门,就将全市的医疗机构和卫生院所跑了个遍,到了计生部门积极到基层村所社区开展政策 2006年底,郭显银调到了财政局,2009年开始分管农财工作。“2008年,我国开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推出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可以说,这个政策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涉农资金使用方式。”郭显银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简单说就是村级通过建设一个项目就召开一次村民议事大会的形式,筹资筹劳开展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给予适当资金支持的财政政策。根据试点进度,直到201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才在玉环全面推开,并抓住机会积极推进。 玉环起步虽晚,但后来居上。2012年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会议在玉环召开,玉环所创新总结出的“议、审、筹、建、管”五字工作法和“包清工”、内行人管理、村干部及利益相关人项目承包回避三项制度被推广应用,玉环的经验和做法受到省厅和国家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在玉环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玉环先后争取到“一事一议三年规划编制试点县”“一事一议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财政资金支持农村合作社创新工作试点”“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项目运行管护机制创新试点”“财政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到目前为止,玉环所争取到的“一事一议”及试点项目补助资金名列全省前茅,所建项目遍及全市90%以上村(社区),深受广大农村群众欢迎。玉环的做法和经验多次在全国、省和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首创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包清工”等做法已上升为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联合文件,成为制度性成果予以推广。 郭显银提到他在实施“一事一议”中两件事对他触动很大。 一件是某村的“银杏树”采购一事。郭显银说,当时为美化村庄环境,村里本想采用招投标机制选择绿化公司承担村道绿化任务,经询价几家绿化公司所提出的报价是每棵银杏树的采购价为7000元。村民们经过对比,认为招标采购模式提出的报价太高。“当时这些村民就四处去打听有没有便宜的银杏树,没想到在山东临沂找到了,包括采购人员的食宿、运费等各项费用在内,平均每棵相同规格银杏树的采购费用为2200元,比招标报价低了4800元。仅此一项,全村就节约绿化成本28.8万元。” 另一件是某村修建通村道路,当时按相关部门设计的招投标价格240多万元,村民商量认为太高,决定采用“包清工”模式,结果工程结算150万元完工,节约了近100万元。 通过这些事郭显银发现,“一事一议”不同于普通的公建项目,是一种奖补政策,意在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所以,资金要用在刀刃上。” “‘包清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所需材料由村级集中采购,施工向社会公开招标,包工不包料。该方式与项目整体招标相比,可节约成本30%,节约时间一半。初步估算,若全按‘包清工’模式,玉环‘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可节约资金近6个亿。”同时为了确保“包清工”模式有效推行,郭显银又总结推广村干部主动回避制度和内行人管理制度。“主动回避”制规定“村干部及其利益相关人一律不得承包本村‘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内行人管理制度”“就是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确定,从村民中选出3—5名行事正派并懂项目基建、材料采购和财务管理的人员,组成‘内行人团队’,全程跟踪监督项目建设。这些“内行人”在村里说得上话,又干得了事,为了自己的家乡他们是可以兢兢业业,也是可以‘得罪人’的,所以‘一事一议’项目交由他们监督就是再好不过了。”有了“内行人”参与,项目中的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审视的痕迹,资金安全管理十分见效。 农村人知农村事,郭显银更加欣喜地看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激发了村集体积极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被彻底激发出来。征地、筹资、捐款中,项目村的群众踊跃参加、积极配合、无私奉献,引导了良好风气的形成和正能量的集聚。 “玉环的每个村我几乎都去过,也结识了不少村里的朋友。”回想这些年的农村工作,郭显银笑容洋溢。接近10年时间,他把自己的大部分工作日,包括大部分节假日、休息日都用在了“一事一议”。郭显银忘不了荒草丛生的山路变成了平坦整齐的游步道,也忘不了村民们用上了自来水、住进了养老院,玩耍于山体公园那高兴的劲儿。 有人问郭显银,你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做“一事一议”,辛苦不辛苦,值得不值得,他说,“辛苦但值得。”十年如一日,那么多的资金,几百个项目,涉及260多个村,从项目包装,对接到审批实施,从资金分配拨付到监督验收,还要总结汇报争取更多的资金项目支持,努力形成良性循环,规避风险等,确实十分辛苦,有时感到心力憔悴,难以为继,但看到一年又一年一批批的项目建成,心里又充满了激情和宽慰,“所以自愿去做的事最辛苦也是值得,值得做的事也就不辛苦。”他说。 作为玉环“一事一议”的见证者与参与者,郭显银更是感受颇深,“现在我退休了,还会经常走到那些村子去看看,会去这些公园、游步道散步,那些全村动员搞建设的日子,还是历历在目。希望玉环农村首创的‘包清工’模式能为玉环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为玉环的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便利。相信“一事一议”这种利国惠民的政策能长期坚持,做得更好。” 作者:谢冰清 编辑:陈姿名 责编:何文新
文章分类:
乡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