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军:活跃在天津的田坪乡贤初见邹建军,稳重而儒雅,不似商人,好似书生。谈吐温和,毫不张扬,彬彬有礼。你甚至会疑惑这样的书生意气怎样应对商界风云?他就是这样,不愠不火,温文儒雅,戒骄戒躁,用人品赢得乡亲的尊敬与事业的成功。他是最美乡贤的优秀代表,是田坪父老的骄傲。他的自我成长历程和对家乡的真挚情感,朴实如浪江村的那一片土地。 离开家乡多年,却始终心系故里,每一次离开,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每一次归来,都带着满腔的情义。 浪江村离田坪镇上距离比较远,山路崎岖,山清水秀,如果不是有一条马路与外界联系,这里几乎是世外桃源。这里地势偏远,经济比较落后,80年代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烤烟,那时的建军每天上学前要和父亲去山上剥烟叶,挑起满满的一担烟叶回来后,父亲出工去给十几里地外的村民出工,自己走路大约有10多里地的学校上学去。母亲在家里烤烟。日子虽苦,但是其乐融融。 家庭环境成就人的品格。在邹建军的成长经历中,他最感谢的是他的父亲。父亲的格局与胸襟,父亲的能力与魄力,父亲的志向与伟人,无不深刻影响他的青少年成长。父亲是一个竹工编织的工匠,能用这大山里的竹子,靠自己一双巧手,为这远近的村民制作簸箕、晒稻谷的晒席、竹席、竹椅,能做农家人所需要的一切农用品。只要附近的相邻有需要,父亲总是第一时间赶到。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村组大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要他去调解。因为他办事公道、说话有份量,受人敬重。在那些耳濡目染的记忆里,邹建军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讲道义的男人。 穷乡僻壤,举步维艰。怎么走出农村,唯一的出路是读书。但跳出农门的路并不顺利。为了支持自己上学,弟弟早早放弃学业去天津打工了。高中毕业后成绩不理想,邹建军直接去天津和弟弟见面,准备一起打工。单位的副总看到邹建军这棵好苗子,觉得打工很可惜鼓励他去读书。建军回想起来还感叹万千:“如果不是当时的这位老总在关键的时候点拨我,我可能就不再回去读书了。这是我人生中的贵人,是他的鼓励启迪了我。也是他的热心指引我今天为孩子们的前途着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心公益。” 他又回到校园备战高考。大学毕业后再次来到天津,开始创业。此时,弟弟已经成长为自行车电动车领域的技术骨干。邹建军以弟弟为师,开始全新的领域开拓。在企业锻炼一段时间后,开始筹备自己办厂。一辆自行车,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在企业的生产环节中,工序不少,每一道工序都不简单。厂房管理、员工培训、工艺监督,哪一项都不能忽视。 每次回到家乡,父老乡亲都带着期盼来了:“建军,你那招工吗?我们去你那做工吧!”看着这些期盼的眼神,邹建军深知农村的不易,一年到头,乡亲都守着这片土地,哪有经济收入?而家里的老人赡养、子女上学、生病就医,处处都需要花钱。把岗位留给乡亲,解决一个就业机会就是帮助一个家庭。慕名而来的乡亲到了天津,看到了建军就如找到了依靠。他们把他当亲人,他把他们当亲人。 天津厂里的家乡员工越来越多,管理也是随之而来的事情。邹建军时常也会面临一些管理上的困扰。安排的管理人员,往往不了解家乡员工的心理,处理不好关系。此时邹建军想到了父亲。父亲在家乡有极高的威望,是否可以请他来天津管理家乡员工呢? 2007年他请父亲去天津参与工厂管理。那些艰难的日子里,父子两齐心协力,邹建军感觉自己创业有力量。有父亲在,他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省心不少,而家乡员工的思想动态与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天津,活跃着一班子浪江村的村民,他们是建设天津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最大的自行车产业基地的有力支撑。这些同乡,因为邹建军给的工作机会,不但顺利脱贫,更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他们无不感激地说,是建军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邹建军,其实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最突出的典型代表。他们实实在在帮助乡亲脱贫。 创业是每一个企业家的必经之路,但是随着事业的忙碌和财富的递增,往往有人脱离生活实际,忘记初心。在最本真的家庭生活的亲情关系里,很难坚持最初的纯净。有些人可能觉得:孝顺长辈,用钱代替就好。有些可能认为:我的事业很重要,陪伴老人的事情交给其他家人处理就好。但邹建军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陪伴最是常情。 那些年父亲身患重病,他经常陪老人看病就医。在天津、湖南长沙,老家田坪三处来回奔波。父亲在长沙做手术时,他整整请假一个月,陪伴服侍父亲。对于儿子的孝顺,老人家临走前深情寄托:“崽,你对我这么好,要发大财的啊!” 这就是老人朴素的心愿,也是建军行孝的回报。今天的他家庭和事业双丰收,是父亲的恩赐。 父亲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父亲最开心的是什么?父亲曾经多次和建军交流自己的心愿。建军无数次夜晚思念父亲,揣摩父亲说过的每一句话。他想起来,那些年,父亲不知多少次从家乡带着村里的干部来天津筹款,希望在家乡浪江村建立一所学校。为了解决村里的孩子们求学难的问题,父亲在世时和镇上的分管教育领导和邹拥军总发动了在天津工作的浪江村民,集腋成裘促大业,筹集了50多万元建设起一所高标准的乡村小学。新建的学校矗立在浪江村的山顶上,为家乡的孩子们圆梦课堂。父亲夙愿成真。 而学校运行面临的诸多困难,让邹建军有了更多思考。乡村学校,交通不便,生活艰难,那些在家乡默默无闻奋斗一生的老师,蜡烛成灰泪始干。邹建军每次回乡,内心总是充满无限的敬意。家乡那些优秀的孩子,哪一个不是新的希望?如何让他们对生活有希望?如何帮助他们克服遇到的苦难树立生活的信心? 邹建军特此为学校设立奖学奖教基金用以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老师,对口资助家境困难的孩子。2017年4月,邹建军与同村的好兄弟邹拥军双双回到浪江学校慰问全体老师,资助优秀学生。一位浪江村的孩子邹蓝,因为家庭收入有限险些辍学,建军获悉后,第一时间资助了她的学费、生活费、车费。为每一个学子点燃梦想,是邹建军乐意做的小事。他说这些微不足道。他感恩当年自己在成长路上给以他指导的人,现在,他所做的就是爱心的接力棒。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邹建军给家乡学子的帮助,也影响一这些孩子的人格历练。受到资助的学生多次哭着写信:“感谢建军叔叔无私的资助,我们一定发奋学习,将来做一个懂感恩、有爱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相信,浪江村上百花开,百花争艳等春来! 邹建军的捐资助学事迹感人至深,多年如一日,他的大爱无疆的赤子情怀,群众满口称颂。 最美乡贤是怎样的形象? 有文化内涵、有儒雅风度、有慈悲心肠、有情怀大爱。 有朴素本真、有不忘初心、有亲情乡情、有开拓创新! 邹建军,无愧于最美乡贤!
文章分类:
乡贤文化
|